全國服務熱線:
400-816-1636
1、氣候變暖,會由于生長期延長而使得作物的產量提高。但氣候變暖后,如果沒有新的適應技術,主要作物的生長期會普遍縮短,這會對物質積累和籽粒產量有負作用。同時,熱量資源增加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受降水變化的制約,如果降水不能相應增加,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
2、氣候變化對作物品質的影響。CO2濃度的升高,會導致農作物品質下降。這樣人類人均需求的糧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
3、氣候變化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極端氣候條件,比如干旱、風暴、熱浪、霜凍等,氣候變化對這些氣候災害發生的頻率和強度的影響情況尚知之甚少。這些方面的影響程度尚難確切估計。
4、氣候變化對作物病蟲害的影響。氣候變暖會使農業病蟲害的分布區發生變化。低溫往往限制某些病蟲害的分布范圍,氣溫升高后,這些病蟲害的分布區可能擴大,從而影響農作物生長。同時溫室效應還使一些病蟲害的生長季節延長,使害蟲的繁殖代數增加,一年中危害時間延長,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5、氣候變暖也將改變農藥的施用。隨著氣候變暖,作物生長季延長,昆蟲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數將增加,而冬溫較高也有利于幼蟲安全越冬,各種病蟲害出現的范圍擴大,加劇病蟲害的流行和雜草蔓延,這意味著這些地區將不得不施用大量的農藥和除草劑。
6、氣候變化對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影響。對產量的影響可能主要來自于極端氣候事件頻率的變化。同時,增溫直接影響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速率這兩個決定作物生產率的主要過程。大氣中CO2濃度倍增后,溫度升高、作物原有品種發育速度加快和生育期縮短是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7、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的不確定性分析。農業生產是典型的自然與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因此最終的影響評價應從這兩個方面同時考慮,因為相同的自然變化過程會在不同經濟水平的社會產生不同結果。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考慮社會經濟因素對氣候變化適應能力的影響十分重要。
農業氣象站的每一個傳感器組件都是獨立的個體,一條線接一個設備。能夠做到后期隨時增加要素,且不必返廠處理,為監測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因此除了能夠實時監測秋分季節里變化最為明顯的降溫和降水之外,根據季節可以調換不同的傳感器設備,實時監測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土壤溫濕度等氣象元素,從而進行科學預測,為現在及未來農業生產提供強有力的幫助。